公司动态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新闻动态

财富增长那点事
发布时间:2015-05-15 11:10

(一)、思考与实践

  长久以来,在和我们的意向投资人沟通时,我经常会听到如下一些声音:“投资很简单”、 “股票风险大,还是买固定收益产品会安全”、“股指期货风险太大,千万不能参与”、“牛市来了,我们都是股神”、“内幕消息很多很准确又赚到了”、“股权投资很好我们跟着就能赚钱”等等。然而有些背后的问题很重要却很少被问到,比如“这个看似很靠谱的赚钱方式可持续吗?”、“牛市中的股神潮水一过能留下来的是谁?”、“真正能持续赚钱的原因是什么?”、“一个确定自己很有能力赚钱的人他自己是如何做的投资决策”、“这些负责投资决策的人你真正了解吗?”、“决定一个拟投资的股权项目未来能带来投资收益的秘密是什么?”、“我们判断一个企业或一件事情有价值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简单对比一下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投资人对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热闹程度及自身参与程度的关注远高于怎样才能实现“持续创造稳定的绝对高回报”。这直接导致相当数量的投资人花了很多时间去熟悉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的政策与动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内幕、打探消息,却仍然无法在多种投资选择中做出正确投资决策。其实,对投资人来讲,不管关心什么最终都要回归到“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财富持续稳定增长”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上来。

  在展开今天的话题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自己。每次和新认识的投资人见面,交流的第一个话题通常是:“我们是做什么的?”,我很喜欢回答这个问题,也总是认真的跟投资人讲:“我们是一家专业的投资机构,过去十五年一直专注于中国资本市场,进行股票投资、期货投资、实业投资。我们拥有国内市场上实战多年并创造持续稳定盈利的投资团队,拥有行业领先的投资管理经验,拥有‘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可靠的绝对收益为目标’的企业文化。‘鑫顺和康’代表了‘盈利、顺利、和气、健康’的意思。也能表达我们对客户深深的祝福!经过多年的投资实践,我们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近10亿元。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财富增长背后的事儿”。

1、财富创造过程

  一个人的财富从少到多,一直到积累几千万资产的过程有很多偶然因素,赚钱方式也多种多样,这个阶段的财富积累更多的是依赖个人把握机遇的能力。大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如何用自己的能力或机会去“赚钱”。在这过程中,每个成功者也会不断积累自己在某个行业的“生意经”。这时,大家的“能力”比“资本”重要。我经常讲: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阶段用能力赚的钱多于自己用资本赚的钱时,一定把时间花在如何用自己的智力或体力“赚”钱上。但如果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用“资本”赚的钱有可能要高于用智力、体力赚到的钱时,人们就要好好思考如何用钱“生”钱啦,这就是普遍意义上说的“投资”。在进入投资阶段后,由于很多人过去的赚钱模式有可能不再适用,自我财富的增长速度便会不断下降。大多数人一方面期待资产尽量安全,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一夜暴富,在盲目选择中,财富却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持续增长,而天性中固有的保守心理也会严重束缚住人们的手脚。有些人甚至开始胡乱用钱,最后一不小心就把过去积累的大量财富消耗殆尽了。

2、“投资人”的投资选择

  让我们看看“投资人”拥有财富后所做的这些投资选择吧。

2.1、把钱存在银行。

  钱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当它放到银行里时他只能叫资金,而只有把资金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创造价值,钱才能叫“资本”,才更有意义。大多数投资人过去经营过企业,每次企业遇到发展的困惑时,最缺的就是资本金。为了要发展的资金,老板会想办法去银行寻求授信,去找民间借贷支持,或者通过发债进行融资,再或者不断稀释自己的股权引入更多资本,老板们坚信发展是硬道理,是能够赚大钱的。可在他们拥有的财富之后,他们却愿意把钱放到银行收取利息,通过银行去放贷。要知道现在活期存款年利率只有0.35%,即便是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也仅为4.75%,这比中国14年6月末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3.14%和同期的CPI同比涨幅2.2%略高,这远低于我们过去拼命赚钱时的所能实现的资金收益率水平。同时如果考虑广义货币(M2)的每年13%的增长,存在银行的钱时间越长贬值程度越大,这笔钱的价值也越来越低。

2.2、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近几年来,投资者们的投资意识越来越强。大家对于投资、理财、抗通胀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今天我去银行办理普通的银行业务时,看到很多人都在疯狂的抢购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的理财产品到期总是能获得事先承诺的收益,让很多人误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很安全、收益很稳定。银行的理财产品也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品种。一般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保证,我们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新股申购类产品、银信合作品、QDII产品、结构型产品等,也是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说法。如果我们花点儿时间去想想理财背后的事儿,我们就会知道,理财资金的收益与安全与否其实完全取决于这笔钱的投资标的是否赚钱是否安全。如果钱的用途本身就存在巨大风险或不确定性,那么我们的回报也就无从谈起了。这时候是否能够有足够多的资产进行抵押就变得异常关键了,它的收益也就可想而知。通常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年化5%到10%之间。银行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中,信托类产品必不可少,同样也适用上述道理。一款理财产品如果足够安全,有10%以上的年化收益已经是非常非常好的理财产品了。

2.3、把钱用于“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银行借贷则是一种间接融资渠道。民间借贷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自03年以来,国家逐步放开了民间小额信贷的限制,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民间信贷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时至今日,民间借贷如火如荼,又经历冰火几重天。很多参与民间借贷的都本金无存。

  对于民间借贷的利率,《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作出了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也就是说,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双方可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内协商。如2012年六个月的银行贷款年利率为5.6%,则一年期的民间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22.4%。由此可归纳为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以内的属于合法利率,超过4倍的,属于高利贷,而高利贷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现实情况是民间借贷的月息通常会达到3分甚至是5分,年息远大于国家的相关规定的四倍上限。

  高息放贷从法律上是有障碍的,那么从实际放贷过程看这种行为是安全的吗?显然不是。我们依然从钱的借贷过程去揭开借贷的真实面纱。首先,愿意承受高息来借款的一般来讲是通过其他融资途径融不到钱的人或法人。融不到钱原因可能是信用不够或可用来抵押的资产不够,银行不愿意借款。借款人的企业如果很赚钱就不需要高息融资,如果不怎么赚钱,即净资产收益率较低(低于10%),他也愿意付出年息30%的资金成本来融资,你说他是不是疯狂了点?这个钱借出去估计你也睡不好觉,一笔几十万的资金有去无回还好,随着借贷规模越做越大,更大的风险一直悄悄等着我们的投资人。其实,风险不用过多提示,现实中包括温州、鄂尔多斯等多个民间借贷较繁荣的地方已经大量出现因为借款人崩盘而致使投资人发生几亿甚至几十亿的亏损。

  其实仔细一想大家应该能明白上述这三种方法不能算做“投资”,他们是那些有理想做实业的企业家的“融资”方式,我们的“投资收益”也仅仅是这些企业家的“融资成本”而已。我们真的愿意通过这些方式赚钱吗?这些方式真的能让我们的投资人赚到更多的钱吗?

2.4、把钱用来自己炒股票、投资公募基金

  有相当一部分老板很关注资本市场的发展,愿意买基金,炒股票,参与打新股,大家觉得这样做能赚到钱。对于这些普通的炒股票者,我经常和我的投资人讲,一个“炒”字,就决定了很多买股票的人的心态。他们喜欢打听内幕,挖空心思搜集各类消息,每天既做着本职工作,又分心关注指数涨跌、股票价格波动,为每日的价格或喜或忧,很具有“娱乐”细胞。这些人其实没有真正在对所做的事情负责,而是把这件事情当做“娱乐”的事儿在玩。要知道,任何娱乐都不是免费的,要收门票才能参与,这也是很多人炒股票必然会发生亏损的另类解读了吧。

  投资人投资公募基金也很难得到期待中的结果。从公募基金的收费模式及对基金经理的激励考核方式就可以看出端倪了。公募基金公司是靠收取管理费为盈利基础的,基金业绩的好坏对公司的盈利不造成影响,同时好的基金经理也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华夏王亚伟在内的诸多明星基金经理纷纷跳槽出来做阳光私募。公募基金的机制决定了很难做出优秀的投资业绩。

  要想从股票上投资赚钱,有两种方式:一曰价值投资;二曰趋势投资。价值投资的典范,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股神巴菲特。他经常讲:“投资的精髓,不管你是看公司还是股票,都要看企业的本身是否在创造价值,看你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多少,看这个公司将来五年十年的发展,看管理层是否值得信任,那么如果股票价格合适你就持有。做投资,其实不需要巨大的智慧,一般的智慧就可以,买股票需要一种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因为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你是在买一种五年或十年的时候能够升值的东西。很多人希望很快发财致富,我不懂怎样才能尽快赚钱,我只知道随着时日增长赚到钱。我从来不做投机,有时候在二级市场做一小部分,很多股票都是投资很长时间的,所以我们拥有很多企业,企业为我们带来赢利,但是我们不频繁买卖股票。其实投资股票其实就是在投资公司,而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用这样理念积累财富。”

  看到这些话,我们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其实就是我们分析的财富积累的标准过程,把钱投资到“满足需求——创造价值——收获财富”的实体经济中去。过去我们的投资人就是这么成功的,未来依然要坚守这种投资。

  趋势投资取决于投资人能否真正把握住市场的趋势和脉络,这以来于丰富的市场经验、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过硬的投资本领。一般人很难做到。

(二)、必须清楚的概念

1、“赚钱”和“投资”

  很多人喜欢赚钱,很多有钱人都想投资。可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差异,不是每个人都能想明白。在我看来,“赚钱”是一种把握机遇的能力,需要“用资源”、“动脑筋”、把握机会。身处在和平年代,经济相对繁荣,只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存在大量机会让有心人“小赚一笔”,很多赚钱的机会甚至不需要付出多少本金就可把握。但投资却完全不同,需要做投资的人具备强大的能力,那是一种能够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做投资不仅需要考虑资金的机会成本、使用效率、成功的可能性,更要需要考虑这种赚钱机会的可持续性,它不仅和机会相关,更和把握机会的人有关。

  不是所有赚钱的机会都适合投资,也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赚到钱。一个能赚钱的事情,需要投入的是“思想”及少数金钱;一个值得投资的事情,可以投入的包括但不限于时间、金钱和人力。一个人资金不多的时候,可以想着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赚钱,也可以把自己的人和时间投资到一件伟大的事业上去;一个人有了钱之后,每天怎么赚到钱已经不是重点了,更多的应该想如何把钱和时间花在值得投资的事情上去。一个赚钱的机会如果与投入无关,就只能赚点小钱;一件事情如果投入了更多的钱、更多的人,考虑得更完善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就值得去投资。会赚钱的人,不一定会投资;会做投资的人,钱自然而然会来。

2、“挣钱”和“用钱”

  很多老板年轻时,善于把握各种机遇。他把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投入到某种赚钱机会或者某件可以持续赚钱的事情上,通过不断规避各种风险,战胜困难,逐步积累了少量的财富。这个时候,把握机会的能力通常是是最重要的,往往多动一点儿头脑,钱就乖乖地来了。逐渐地,生意越做越大,又有些机会需要投入的不只是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投入本金,只不过较少的资金就能满足用钱需求,此时财富进一步积累。再到后来,自己挣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要想挣更多的钱,只需要准备足够多的资金就能够实现,赚钱的能力空前强大。但此时很多老板通常选择保守策略,不知道去找“便宜的钱”去发挥自己的赚钱能力。甚至到某个阶段,我们找“便宜的钱”的能力越来越强,自己的挣钱的能力远远用不上这些资金的时候,我们更加没有方向。

  要知道挣钱是一种能力,找钱同样是一种能力,用好钱更是一种能力。我们在“时间充足、能力充足但资金不足”时,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好好赚钱;但在“时间不足、能力不足但资金充足时”一定要仔细想想怎么做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才能不让辛苦赚来的钱闲置。要知道,资金被低效率使用也是一种浪费!很多老板身无分文时,都能靠智慧积累到如此财富,有了钱之后,我相信很多人依然有能力把财富用好、管好。思考这件事情并不比思考怎么“空手套白狼”赚钱要难,只需要从如何“赚钱”过渡到如何“投资”,从习惯性的“投入时间”转变到“投入资本”。任何成功的大老板都是能够把“挣钱”和“用钱”都考虑清楚的人。

3、“投资”和“融资”

  一些想做投资的朋友有了投资的想法后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投资方式”:买银行理财、买信托产品、炒股票、开小额贷款公司。在做这些选择时,有的人会考虑风险多少,有的人会考虑收益高低,只有少数人在思考钱在被如何使用。上文中我已经对比了这些日常的“投资方式”。不管是把钱存到银行,还是买了银行理财,还是买了信托产品,先不提风险有多大,其结果不过是多接受了些利息而已,不能算做投资。这些用钱方式恰恰是这个社会最聪明的一群人的“融资”方式,他们通过融到这些“便宜的钱”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如果做投资的人能花时间想想钱是如何使用的,被用到哪里去了,如何控制风险的,怎么赚到超过需要支付的利息的钱的,而不是仅仅关注表面的风险、担保、收益率,你就算真正走到“投资”的路上了。一个即便是有承诺有担保愿意支付“年18%”的利息但却不让我弄清楚怎么持续赚钱的用钱方式,我是不会去投资的。而当一个人考虑清楚钱的来龙去脉,考虑清楚赚钱的过程,考虑清楚用钱的风险和保障条款后,他应该想办法去获取这个赚钱能力,把钱借给“它”不是我们要做的,唯有想办法拥有该能力,才能让收益最大化,才对得起我们的“投资眼光”。做投资其实不容易,需要一点眼光,需要一点勇气,更需要一份执着!

4、“守业”和“发展”

  很多老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考虑很多事情,比如“政治环境带来的影响”、“辛苦了一辈子不想太折腾”、“给孩子留一笔资产”等等,有这样的担心是必要的,但选择的一些做法却值得商榷。我以为:人生本来就很短暂,如果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无法感受大千世界的精彩,更对不起我们努力拼搏后拥有的能力。试问:举家移民就会过得很开心吗?忙碌了一辈子找个地方养老就会很舒服吗?只给孩子留下一份资产就能保证幸福吗?答案显然不是!我们都知道“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只有积极面对人生,不断将成功复制下去,才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绚烂。

  政治环境不稳定,我们可以让家人感受安详与平和,我们需要拼搏!在当下,中国国力强大,全世界想寻求发展的人现在都想来中国,都想到中国投资,我们守着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还要往外跑?

  辛苦一辈子不容易,我们可以让一部分资产更安全,把更多的资金留给事业!对每个人来说,真正的安全边际其实不高,很多人在国内拥有1000万人民币、在美国拥有1000万美金就已经能满足所有需求啦。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一个人毕生的追求,想想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巨富把多少钱留给自己及孩子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去做。

  想让孩子更幸福,光留下一份资产远不够,还需要让他们拥有管理资产的能力!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管好自己的钱,只是让钱低效率使用,甚至只做消费之用,我们怎么能期待更没有经验的孩子把钱用好。只有自己不断去实践,真正想清楚如何管好钱,才能把这笔财富真正传给继承人。

5、“低估”和“高估”

  这两个词尤其需要各位投资人想清楚。“高估”,是我们的乐观心态在作祟,我们经常会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买了一只股票赚钱了,几天收益超过10%,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能战胜市场;做了一笔投资赚钱了,觉得自己眼光很好,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了。可经常“高估自己能力的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自己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是否确信自己能得到这个结果?如果确信,当初为什么没有用更多的资金参与?我们在担心什么?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所有的资金都用于投资时我们能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所以,不要仅在成功的投资选择上沾沾自喜。要真正看清楚自己到底能通过投资赚多少钱。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就是看看年初有多少钱,到了年末,我们的结果是多少,好好计算一下自己的“投资净值、投资能力”。另外一个“低估”的概念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真的确定了自己的投资能力很强的话,比如年收益率可以达到15%以上,我们有否想过哪些资金自己能够调动呢?赚钱的本质是制造“价差”,当收益是确定的15%以后,我们应该想尽各种办法找到更多“便宜”的钱来做投资。你的“资本”不只是你拥有的现金,还有很多很多被“低估”的地方。

  总之,如果你“主业相对单一甚至资产过于集中”、“时间不足但资本充足”、“融钱能力大于赚钱能力”、“希望接班人能够管理好资产”,“想体验相对绚烂的人生”,那就应该花时间认真研究如何做投资,“投资也是一种生活!”。

(三)、做有价值的事

1、“复利的魔力”

  提到“复利”,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维基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复利(英文:Compound interest),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因此俗称“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只要计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财富增长越快,而随着年期越长,复利效应亦会越为明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复利是现代理财一个重要概念,由此产生的财富增长,称作“复利效应”,对财富可以带来深远的影响。假设投资每年的回报率是30%,本金100万,如果只按照普通利息计算,每年回报只有30万元,10年亦只有300万元,整体财富增长只是3倍,但按照复利方法计算,首年回报是30万元,令个人整体财富变成130万,第二年130万会变成169万,第三年169万再变219.7万元,10年累计增长将高达13.786倍(1.3的10次方),亦即100万元的本金,最后会变成1378.6万元。复利的年化收益率水平很重要,但对应的时间周期更重要。一个真正靠谱的投资方式关键还在于能否持续。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企业,从1965年到2015年,巴菲特运用伯克希尔这个投资企业,已经投资了50年。在50年与市场的漫长较量中,他只输了9场,而且这50年来的年化收益率为19.8%,远高于同期指数的9%,称其为“当代最伟大的投资家”当之无愧。将近50年的复利增长,不需要太高,便“富可敌国”!

  查理·芒格同时也说过:“既要理解复利的重要性,也要理解复利的艰难”。想得到长期较高盈利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不敢奢望也拥有如此高的复利投资业绩,但让自己拥有“复利”的思维,同时让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所做的投资产生“复利效应”却是可以实现的。做一个值得做的事业每年投入全部时间、精力,每年取得一点点进步,下一年在此基础上更上层楼,等到相当长的时候过后,你会发现结果大为不同;做一项投资如果能选择一个不断产生价值同时又能复利增长的企业,这笔投资一定会带来巨大回报。很多优秀企业家都是在长期坚守做一件事情才取得非凡成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经过20多年的长期奋斗才迎来伟大的丰功伟绩。所以,如果我们做事情都能有一个“复利”的思维,把有价值的东西一直做下去,我们必将拥有无限辉煌未来。

  投资,投的不管是“人”还是“资本”,只要你不断创造价值,时间越长越好!

2、“什么是最有价值的”

  这个世界什么是最有价值的?谁又在不断创造价值?什么又值得我们长期拥有呢?

  有价值的东西,只要拥有了,便能转化为财富。过去的几千年中,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拥有。在封建王朝,如果你拥有“土地”、“食盐”、“铁矿”、“票号”或者“特权”,你便可以拥有那个时代最富有的财富。在现代社会,如果你拥有“石油”、“矿藏”、“土地”,“银行”乃至“权力”,你依然可以称霸一方。这些稀缺的东西虽然好,但往往不容易拥有。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事情也很有价值,同样值得拥有呢?我认为是那些能够不断创造价值的人!

  过去我时常提到,在人类社会中去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并不难,关键看你能否找到这个世界中某些大量存在的需求,如果针对这些需求去提供一种产品或者服务,你便创造了价值,在成功创造价值之后,你便拥有了财富。那些不断思考需求、不断发挥智慧、不断整合资源、不断努力拼搏的人在源源不断地创造巨大价值,值得你拥有!我愿意拥有那些稀缺的东西,我愿意成为努力创造价值的人,我也更愿意去拥有这一群聪明的人。“习近平总书记”上台之后,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只有不断创造价值,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才有希望。做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做“实业”,有价值的事情必然能直接解决需求,能把某类需求想清楚并能提供好的产品或服务就值得投资,就值得拥有。看看我们生活中的普遍需求吧,农业与消费、医药与医疗、金融与制造、信息与服务等等,面对诸多选择,你只需要能把握某个机会,你只要能展示自己的智慧,你只要能付出全部的努力!

  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不断专研,潜心做一件事情,那么一定有很多人能创造巨大价值。而我们的投资如果能和这些努力的人长期坚守在一起,也一定会取得巨大成功。万科在中国是很成功的企业,王石也是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王石和万科为中国人打造了很多优质的房子。过去20年来我们拥有很多机会和万科产生联系:你可以买万科的房子,这个物业在过去这些年里一直在增值;你也可以想办法和万科合作开发楼盘,一起赚房地产的钱,过去二十年中国的房地产是最赚钱的行业;同时你也有机会选择另外一个方式投资万科,投资王石,如果你做了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刘元生投资万科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真实的例子:刘元生本为香港商人,目前定居加拿大。早在万科创建前,刘元生就与万科董事长王石是密切的商业伙伴。1988年12月末,万科正式向社会发行股票,一家本来承诺投资的外商临阵变卦,刘元生闻讯救急认购360万股。1991年万科上市后刘元生一直坚定持有万科,并在万科股价低迷时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对万科的累积投资为400余万港元。之后18年伴随万科送股配股,刘元生400余万港元投资变成20.53亿元市值,18年投资增长500倍。

  只要你做正确的有价值的事儿,你将必然拥有财富。这个世界最有价值的不是资源,而是那些保持进取的公司和努力奋斗的人!

3、人才与激励

  找到值得做的事情之后,无非有两种选择:自己做或者投资别人。

  自己亲自去实践一个想法,必须具备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必须具备不怕输的精神,必须直面挑战、用于创新,必须敢担当、懂分享。企业家本人不但要身先士卒,更要有能力打造一支过得硬的队伍。企业家不但要做精神领袖,更要有本事带着大家赚钱。一个不能创造价值的公司不是好公司,一个不懂得分享价值的公司不是好公司,一个不把一起奋斗的人当做一家人的公司不是好公司。

  投资别人去做事情,既要看他做的事情的市场空间,还要看创业者本人对于他所做事情的思考;既要看他的“赚钱能力”还要看他的“管控能力”;既要看和他一起奋斗的人的状态,还要看离开他的人的状态。一个好公司是能够不断吸收能人的公司,并且能人进来后感到巨大压力,能人发现这个平台比他牛的人很多而且都比他还勤奋。一个好公司,即使有人离去,也会常让人思念,他会把曾经在那里奋斗过当做是一种荣耀。有能力解决生存与发展的公司必然是好公司,有能力聚集人才并给予发展空间的必然是好公司,有智慧管理好人并让人不断取得成绩的公司必然是好公司!

  不管是自己亲自实践还是投资别人都要想办法“聘用团队”。一个好的团队可以分担老板的时间,可以减轻老板的压力,可以承担起老板的部分价值,甚至可以创造老板不具备的能力。一个善用团队的老板才是聪明的老板,凡事亲力亲为的老板永远不会成为大老板。自己做老板,要想办法找到合适的人承担不同的角色,有的承担研发,有的承担管理,有的承担生产,有的承担销售,只有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事业才能稳步向前。投资别人做事情,要找到合适的人帮助自己承担筛选的角色,按照要求找到合适的企业、合适的人。

  我们需要清楚的是:“聘”“用”团队,“聘到的不一定能用,能用的不一定需要聘”。能否找到合适的团队,要看你是否具备带领团队的资本或能力;能否让团队发挥价值,不在于团队是否在身边,重点在于你是否设计了合适的激励与约束。一个好的激励可以让团队干劲十足,充分发挥出团队的智慧,用聪明才智解决困难。一个差的约束会让军心涣散,再好的事业都无法持续。

  找到优秀的人,你的事业成功了一半;给优秀的人合适的激励,你将获得全部胜利!

(四)、结束语

  中国近代著名的南通籍实业家张謇曾经说过一段自勉且以勉人的箴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人相对宇宙非常渺小,相对万物非常短暂和脆弱。若做一些事业,能够超越短暂的生命,这一生也就超越了简单的生命存在形式,似乎有了一些意义和不同。作为当代的企业家、投资家,我们应以张謇这种积极的进取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坚定自己创造事业的决心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和追求。让我们和我们的投资人、企业家一起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岳锦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硕士

  2009年5月至20142月 任职于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历任陕西分公司负责人、融资管理委员会直销管理部负责人、九鼎财富公司华东公司总经理,参与或主持了公司对万隆制药项目 的投资;九鼎财富公司的组建,公司管控模式及激励机制的设计,公司总部地产基金的组建。个人和所领导团队分别被授予“九鼎投资优秀融资奖”“九鼎投资最佳 团队”称号。